您目前的位置: 首页» 科研与学科建设» 法学院袁林教授赴美学术交流总结报告

法学院袁林教授赴美学术交流总结报告

  2017年5月15日至5月29日,法学院袁林教授一行赴美国多地进行为期15天的学术交流和实地调研。在此期间,袁林教授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纽约大学法学院亚美法研究所、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法学院的师生就调研主题进行了深入的学术交流。为了更好地了解美国司法及立法的运行现状,袁林教授在美国国会、德州及犹他州等地的法院、议会进行了旁听并与法官及议员进行简短交流。调研期间正值袁林教授2015级在读博士生吕垚瑶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访问学习且该生为课题组主研人员,全程随行协助袁林教授开展调研工作。

  此次赴美学术交流是在中央财政支持“特殊群体权利保护与犯罪预防中心”的专项资金资助下完成的,调研主题围绕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一是针对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突出的现状,借鉴欧美国家的立法经验,着力研究我国未成年人权利保护与犯罪预防问题;二是针对民众日益强烈的司法参与意愿与现实,结合英美国家陪审制度的运行经验,着力研究人民陪审制度的改革问题。此次调研极大地开阔了上述课题的研究视域,在美期间取得的第一手资料为课题组深入了解美国陪审制度的发展提供了详实的依据,对推动我国法律适用和事实认定相分离的人民陪审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在美期间,课题组认真按照交流计划开展调研工作,严格遵守国际学术交流的相关规定,圆满完成了学术交流任务。现将交流情况汇报如下。

  一、赴美交流计划的实施情况

  围绕调研主题,此次赴美交流分为学术研讨、资料收集和实地调研三个部分。交流地域包括加州伯克利市、德州奥斯汀市、犹他州盐湖城市、纽约市、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课题组通过开展学术交流座谈会、利用大学图书馆及网上数据库搜集资料、实地旁听参观等形式开展调研交流活动。现以时间为序,围绕上述三个部分详述调研实施细节。

  (一)5月16日-18日 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调研情况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是美西地区最大的东亚图书馆,该馆馆藏资源极其丰富,是一所在全美享有极高学术声誉的研究型图书馆。此次应东亚图书馆馆长Peter Zhou 教授的邀请,袁林教授于5月16日、17日、18日与Peter Zhou 馆长及该馆中文部负责人何剑叶老师就课题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东亚图书馆的馆藏包括出版物和网上数据两部分,涵盖英美、日韩及台湾地区、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史料文献。何老师详细介绍了Berkeley library catalog 系统的使用方法,课题组借用该数据库进行了网上资料的检索,同时利用图书馆的扫描系统影印了大量东亚、欧美国家关于未成年人权利保护与犯罪预防的文献书目。

  与此同时,袁林教授在伯克利大学主图书馆及法学院图书馆搜索了陪审制度的出版物文献,包括《韩国陪审制度的历史起源》、《美国陪审制度:兴盛于衰落》、《陪审制度与民 主》等。尤其在法学院图书馆内运用westlaw以及Lexis Nesis 系统查阅了美国各州的判例及全球范围最新的研究文献。期间,袁林教授还与Peter Zhou 馆长就人文科学研究的资料搜集方法及研究型图书馆如何服务于科研工作进行了深入交流。

  (二)5月18日-21日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调研情况

  德克萨斯州的司法制度是全美最复杂的系统之一。不同于美国联邦政府,德克萨斯州的法官由选举结果决定,而不是由州长指派。德州的法院分为两个系统,一个处理民事案件和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一个处理成年人的刑事案件。德克萨斯州也有两个最高法院:最高法院和刑事上诉法院,分别处理这两类案件。

  由于德州司法制度的独特性和复杂性,课题组选取了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法学院的学生作为调研合作成员,通过座谈和实地参观、旁听的方式了解德州司法运作情况。调研期间,课题组在参观了德州Black-Thurmon Criminal justice center ,并进行了法庭审理的旁听,实地观摩感受了美国司法的运行状况。 与此同时,课题组在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法学院图书馆搜集了大量德州死刑判决的判例及相关研究文献,为课题组的后续研究提供了详实资料。

  (三)5月22日-23日 犹他州盐湖城调研情况

  美国犹他州在其司法绩效评估机制上建立了一套独特的庭审观察程序,用来评价法官在庭审活动中确保程序公平的表现状况。该制度的设计有助于增强司法公信力,激发社会公众参与司法活动的热情。犹他州的庭审观察制度对我国人民陪审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课题组选取了犹他州首府盐湖城作为实证调研地点,参观了犹他州高等法院、犹他州议会并与当地法官进行了交流,初步了解了犹他州实施庭审观察程序的细节及存在的问题,为完善我国的人民陪审员任职资格及参与庭审活动的制度设计提供实践依据。

  (四)5月23日-25日 纽约大学调研情况

  纽约大学法学院亚美法研究所长期致力于亚美法律比较研究,是此次袁林教授赴美学术研讨的重要单位。美国时间5月24日,袁林教授在该所主任Jerome A.Cohen及执行主任Ira Belkin的邀请下以“公民参与司法及量刑改革研究”为题进行了学术座谈会。参与座谈会的人员包括台湾地区法官、日本访问学者、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华东政法大学、山东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的访问学生以及亚美法律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员。

  座谈会围绕以下六个方面进行:(一)美国陪审制度运行情况;(二)美国陪审员的遴选机制、陪审员的权利与义务;(三)除陪审制度外其他公民参与司法的制度及运行情况;(四)美国量刑改革情况;(五)美国陪审制度、量刑改革等理论研究状况;(六)中美公民参与司法的比较研究等。交流期间,Jerome A.Cohen 教授对中国新一轮司法改革尤其是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的根本目的、试点工作实施情况、人民陪审员的适用情形及陪审员的公信力等问题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Jerome A.Cohen 教授对袁林教授的研究态度和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给予高度的肯定,并在介绍美国陪审制度的基础上,对中国未来人民陪审制度改革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路径提出了十分宝贵的意见。

  与此同时,Jerome A.Cohen 教授表达了希望与西南政法大学特殊群体权利保护与犯罪预防中心开展学术交流合作的意愿并对袁林教授再次来到纽约大学交流访问发出邀请。会谈结束后,袁林教授与台湾地区法官及日本学者关于大陆法系陪审制度的理论基础及运行现状进行了后续交流。此次纽约大学的座谈调研为袁林教授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的研究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五)5月25日-27日 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调研情况

  袁林教授课题组在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的调研采取实地参观与旁听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先后参观了美国国会大厦、参议院、众议院办公大楼及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美国国家档案馆、国会图书馆。并于美国时间5月25日在美国联邦众议院参加了题为“为什么宗教自由与人权对美国国家利益如此重要”的议会旁听。此次旁听是课题组了解美国三权分立制度运行的重要契机,通过议会旁听的形式切身感受美国立法运作的现状。旁听结束后,课题组就未成年人犯罪预防问题与在场议员进行了简短交流。

  26日,课题组在美国国家档案馆查阅了美国陪审制度发展的档案资料,其中大量的图片文献资料展示了美国司法制度的发展脉络,为课题组深入了解美国陪审制度历史沿革提供宝贵素材,同时也避免课题组僵硬照搬欧美模式适用中国人民陪审制度研究的学术误区。

  二、赴美交流取得的成果

  此次赴美交流不仅仅是学术问题的交流更是一次难得的文化体验和社会观察实践,课题组在完成课题研究的同时也拓宽了文化视野。我国未成年人权利保护与犯罪预防是不仅是法律问题、人权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和文化问题,而美国是一个多元文化并存的社会,这种社会的多元性和制度的复杂多样性为课题组研究中国问题提供了广阔的理论视角。美国的陪审制度有悠久的历史,在几百年的法律实践中不断地自我完善和更新,而我国人民陪审制度改革提出的事实审理和法律适用相分离的模式与美国陪审制度有着内在的共通之处。此次赴美以上述两个议题为中心,全方位、多角度地调查、座谈、搜集图书文献以及档案资料,为课题组继续深入地研究相关问题提供了智力支持。

  首先,搜集了大量的图书文献及档案资料。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东亚图书馆及法学院图书馆、美国国家档案馆的丰富馆藏资源为课题研究提供了学术前沿信息。图书馆先进的配套设施和研究性图书馆的功能定位让课题组认识到图文资料的搜集工作对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这些宝贵的数据资料信息为课题组深入研究相关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其次,学术交流座谈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此次赴美交流有幸与美国纽约大学亚美法研究中心主任科恩教授以及执行主任伯恩敬教授进行面对面的深入交流,他们在中美法律比较研究方面的精深造诣以及对中国学者研究态度的高度认可加深了课题组对中美学术交流必要性的认知。同时也初步达成了美国纽约大学与我中心深入开展学术交流的合作意向。

  再次,实地参观听证加深了对美国法律文化制度的理解。此次调研实地参观了各州议会以及联邦最高法院、美国国会并参加了联邦众议院的旁听活动。课题组直观感受了美国三权分立制度的运行状况,并对美国立法与司法运行的实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这在客观上避免了盲目照搬生硬理解美国法律制度的研究误区,为我国如何借鉴美国优秀经验推动中国立法实践和司法改革提供了现实依据。

  最后,此次交流带回国内的大量信息数据和实证调研资料极大地提升了课题组的科研信心,丰富了课题研究的一手资料,及时纠正了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闭门造车的状况,为如何借鉴欧美及东亚国家的先进经验继而推动我国法治发展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源。

  三、赴美交流的心得体会

  此次赴美交流在取得丰硕成果的同时也让课题组认识到了自身的局限性和不足。首先,需要加强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与世界知名大学的交流有助于拓宽研究视域,只有具备国际化视野才能更好地借鉴其他国家优秀的法治经验。其次,熟练运用法律英语进行资料的收集和沟通交流的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大量的涉外学术交流需要专业性的英文知识,准确、娴熟的英文沟通能力是学术交流必备的技能。再次,图书馆对于人文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就像理工科实验离不开实验室。国外很多大学的图书馆坚持建立读者本位的机制,图书馆员全面专业化,为研究人员的资料搜集提供专业精准的服务。而这些是国内大学图书馆欠缺的地方,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科研资料的收集水平。最后,我国应加大学者与国外专家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外国学者等对我国的了解与理解。通过与美国理论与实务界专家学者交流,可极大地宣传我国法律与政策,加深国外学者对我国的了解,减少国外学者对我国的误解,提升我国在国际上的认同度。如在此的交流过程中,有的国外学者居然追问我国陪审员选择是否必须要求是中共党员这样可笑的问题。因此,加大我国学者与外国学者交流十分必要。

  

  

  法学院

  2017年6月30日